成功人物的學習、創業與永續發展-賈伯斯
史蒂芬·保羅·賈伯斯(Steven Paul Jobs)
通稱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
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
美國企業家、行銷家和發明家,
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
曾任董事長及執行長職位,
NeXT創辦人及執行長,
也是皮克斯動畫的創辦人並曾任執行長,
2006年為華特迪士尼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成長與學習背景】
賈伯斯的生母是個年輕未婚的學生媽媽,她決定把他交給別人領養,並堅持領養人必須具有大學學歷,原先讓一對律師夫婦照顧。結果在賈伯斯出生後,那對夫妻卻臨時反悔,因為他們想要的是女孩。
他的養父母排在後補名單上,但是賈伯斯的生母發現,他的養母並沒有大學學歷,而養父根本連高中都沒畢業,所以拒絕在最後的認養文件上簽字。養父母再三保證將來一定讓賈伯斯上大學,幾個月後她的態度終於軟化。
十七年後,賈伯斯進了里德學院,養父母是藍領階級,為了籌學費掏出畢生積蓄。六個月後,他認為,為了上大學,卻要花光父母所有的存款毫無意義,毅然決定休學。
休學後,賈伯斯繼續旁聽自己喜歡的課,在朋友的房間打地鋪,靠回收可樂瓶每個五毛錢的回收金填飽肚子,每個星期天晚上走七里路,到鎮上另一頭的印度教神廟吃大餐。
當時里德學院提供堪稱全國第一流的藝術字課程,賈伯斯決定去上藝術字課程,從沒想過學這些對未來有什麼實際幫助。但十年後在設計第一部麥金塔電腦時,在麥金塔電腦裡設定了這些字型,打造出第一台具有漂亮字型的電腦。
賈伯斯在十七歲那年看到一句話:「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總有一天你會猜對的。」從那時起,往後的三十三年,他每天早上都看著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天,我會想做今天要做的事嗎?」如果連續好幾天的答案都是「不會」,便知道該做些改變了。
提醒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是賈伯斯人生中最重大的遭遇,也成為他做重大決定時的重要工具,因為幾乎一切事物,包括外界的各種期望、所有榮譽、面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已不再重要,剩下的才是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用死亡提醒自己,是避免陷入患得患失情緒最好的方法。一切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不率性而為。
【創業過程】
1974年,結束了18個月的校園生涯後,賈伯斯到雅達利公司工作,任技術員一職。工作不久後,他以去印度靈修為由辭職,然後經歐洲到達印度,經歷了7個月的艱苦旅行。
1975年,21歲回國之後,之後回到矽谷,與史蒂芬‧沃茲尼克在自家車庫創立蘋果電腦的,也找上了邁克‧馬庫拉首任投資者。
開始協同其他人設計、開發及銷售Apple II系列,在1980年代初,賈伯斯是最早看到Xerox PARC的滑鼠驅動圖形用戶介面的商業潛力,並將其應用於Apple Lisa,及一年後的麥金塔電腦。
但隨著蘋果電腦的日益壯大,賈伯斯和沃茲尼克兩人逐漸不合,也埋下了日後賈伯斯憤而請辭,以及跟蘋果電腦公司經營層之間的歷史恩怨。
到了1985年,不到30歲就成了億萬富翁的賈伯斯,卻在董事會的鬥爭失勢後,被自己一手創立的蘋果踢出家門。出走後的賈伯斯成立了NeXT公司,一間電腦平台開發公司,專門從事高等教育及商業市場。
1986年,他收購了盧卡斯影業的電腦繪圖部門,成立了皮克斯(Pixar),被譽為1995年「玩具總動員」的執行製片人。他一直擔任皮克斯動畫的執行長,擁有50.1%的股份,直到公司在2006年被華特迪士尼公司收購,此項收購讓賈伯斯成為迪士尼公司的最大個人股東(有7.4%的股份)及董事會成員。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沒了賈伯斯的蘋果欲振乏力,1996年被當時經營不善已岌岌可危的蘋果董事會,決議買下NeXT公司,邀請他擔任臨時CEO。
這一舉動等同把賈伯斯重心帶回他參與創立、當時卻正在垂死邊緣的蘋果公司,重掌江山,賈伯斯演出國王復仇記,在他的大力整頓之下,再造蘋果電腦的光輝!2000年起賈伯斯成為正式CEO,帶領蘋果輝煌的iPod、iPhone、iPad時代的到來。
【造成成功的人格特質】
賈伯斯一生的目光都是看向未來,總是運用自己無窮的創新能力引領世界的潮流走向,他是個相當有主見、有遠見又有自信的人,同時求知慾相當旺盛,即便是休學了還是同樣會想盡辦法去涉獵各式各樣不同領域的知識。
除了嚴格地對待自己之外,也一樣用嚴厲的眼光來要求他人,雖然看起來是個過度極端的完美主義者,也可能常常因為如此而和他人產生衝突,透過嚴苛的督促卻能夠讓人將眼前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一件一件化解掉,成為完全的成功,使人不禁認為,賈伯斯之所以待人如此嚴苛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而是因為他堅信自己及身邊的同伴都有能力辦到,展現自信的同時亦具備了信任夥伴的心。
一開始見到賈伯斯時時提醒自己『很快就會死』這樣心態來生活,還沒有完全理解其意義的時候,聽來有些疑惑這個人究竟年歲是多大了,又或是心裡有什麼樣的陰影?人生才需要靠著如此悲觀的念頭才能夠支撐下去,直到了解這句話真正的意涵,才發覺:當一個人曾經歷過徘徊於生死門面前的經驗(譬如說本人曾在去年遭遇重大車禍),才能夠真正體驗到『活著真好!』的想法。像這樣每日抱持著『時間皆是有限』的念頭,才能夠迅速有效率地規劃今天應當做什麼、必須完成什麼,才能夠毫無懊悔地在夜晚安心闔上自己的雙眼。
【名言】
² 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² 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
² 記得我很快就會死,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值得驕傲的一切、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記得你將會死去,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你早已是赤身裸體的了,沒有理由不依循自己的心。
² 你無法預見各種事情之間的關聯,必須等到將來回頭看才會明白,所以你必須相信現在生命中的一切必定會影響未來。
² 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種植自己的糧食,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們說著別人發明的語言,使用別人發明的數學…我們一直在使用別人的成果。使用人類的已有經驗和知識來進行發明創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² 創新是決定成為領導者或是跟隨者的關鍵。
² 保持進取之心...記得執著的傻勁。
² 真正優秀的人會堅持下去,找出其中潛在的問題,然後提出一個可通用於各個層面的漂亮對策。
² 我是我所知道的人當中,唯一一個在一年內敗掉2.5億美金的人,這在改造我的個性上產生了關鍵的作用。
²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虛耗在別人的生命中,不要陷入別人信奉的教條中,那不過是經他人思考過的結果罷了,別讓自己內心的聲音被其他人的囉唆蓋掉了。最重要的是,鼓起勇氣跟隨你的心靈與直覺,它們才知道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² 生命短暫,不要浪費時間過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不要受教條所限,照著他人的想法過日子;不要讓他人的意見蓋過自己的心聲、想法和直覺。你的內心早已明白自己未來的方向,其他人的想法都只是次要的參考意見。